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bet36体育在线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8月17日
bet36体育在线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以下简称《办法》),加快推进bet36体育在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bet36体育在线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4〕57号)要求,结合bet36体育在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办法》的颁布实施,是编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的重大举措,是我国首部社会救助综合性行政法规;从制度上整合了“碎片式”的社会救助,在资源配置上坚持统筹优化,在程序安排上保证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对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悲剧事件,消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创业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基本原则。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着力强化救急难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临时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制度,统筹发挥各项救助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在救急难方面的整体合力,解决各类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标准、办法和程序,加大政策信息公开,做到办理过程公开透明,审批结果公平公正。坚持统筹、协同、及时的原则,统筹使用各类救助资源,将物质保障与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社会功能重建等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及时救助。
(三)科学定位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健全社会救助协调机制,实现部门间社会救助信息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确保救助对象认定准确和管理科学,维护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公开、公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提升社会救助公共服务能力,确保社会救助政策落地见效。畅通社会参与和监督渠道,实现“阳光救助”,开创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努力让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不为灾害所急、不为大病所困、不为住房所难、不为失业所忧,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完善政策措施,推进体系建设
(一)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各县(市、区)要贯彻落实《bet36体育在线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宜府发〔2014〕21号)规定,制定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和家庭收入、财产状况认定办法;严格低保申请受理、审核、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和监督等程序,准确核实申请救助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情况,确保低保对象认定准确,坚决杜绝“人情保”、“错保”等现象发生。研究制定低保标准法定量化政策,建立健全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照“定期审核、动态管理”原则,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健全低保准入和退出长效机制,全面运用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信息数据更新及时,动态管理准确有效。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统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可通过发放补贴、实施临时救助等措施继续帮扶。
(二)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相关规定,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主动发现特困人员并落实供养政策,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供养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加大公示力度,严格实行动态管理。乡镇(街道)应及时掌握辖区居民生活情况,主动为符合条件人员依法办理供养手续。健全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衔接,适时将原农村五保对象纳入城镇“三无”人员保障范围。根据特困人员个人意愿,实行分散供养或进入当地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福利院、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等托底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对政府供养对象中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有条件的社会福利院、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应设置专护区集中护理;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统一的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创造或改善集中护理条件,满足护理需求。
(三)做好受灾人员救助。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健全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信息管理平台、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以及社会动员、专业人才队伍和救灾装备等建设。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建设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完善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及时准确统计报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编制和落实各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预算,研究制定出台灾害救助标准,强化救灾款物快速下拨机制,切实有效做好灾害紧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和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引导建立灾害保险机制,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及时、公平、合理的救助。
(四)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为重点,健全完善医疗救助具体措施。将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水平,使之真正起到托底保障、救急解难的作用。加大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对未纳入专项救助的重特大疾病,逐步提高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通过“病种+费用”的救助模式,实现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救助全覆盖,避免漏救、不救或差异救助的不公平现象。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的衔接,进一步降低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大病保险的起付标准。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网上即时结算服务,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同步结算,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救助时效。完善基本应急救助制度,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明确基金管理机构,规范筹资机制和应急救助行为,在bet36体育在线范围内快速、高效、有序地对发生急危重伤病需紧急救助但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相应医疗费用的患者(含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应急医疗救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健全教育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方式,保障教育救助对象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完善实施教育救助的具体措施和救助体系,优先将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纳入现有的学生资助体系,努力做到应助尽助。对bet36体育在线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对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落实学前教育资助资金,扩大资助覆盖面,做好研究生资助工作。严格教育救助申请、评审、审核、发放、监督等实施程序,加强教育救助资金管理。
(六)落实住房救助政策。住房救助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的准入条件和保障标准,对已通过廉租住房实施住房救助的,确保并轨后救助标准适当、租金水平合理。健全实施住房救助审核机制。房管、城